


主导2021汽车行业走向的8大预言
撰文/ 温 莎
编辑/ 刘姗姗
设计/ 杜 凯
题图/ 赵昊然
2021年刚起步,就露出了不凡之相。
第一个月,几乎每隔两天,就有车企传来融资的消息,造车新势力遭遇哄抢。一切正如互联网教父凯文·凯利曾说:目光聚集之处,金钱必将追随。资本哄抬之下,汽车已经火出圈了。
新冠疫情、地缘政治,下行市场,魔幻的2020年过去了,并没有预想中那样糟糕,这也令我们对2021年有了新的期待。大多数机构、专家和媒体都给出了2021年乐观的预测,中国汽车仍在追逐着梦想中的3000万辆高峰。
在这条道路上,新能源和智能化的转型已经成为确定的方向。汽车诞生135年后,百年汽车巨头,科技行业龙头、活力十足的新生企业站上了同一起跑线。他们并不知道何时才能到达终点,唯有“起跑即冲刺”。
历史正在我们眼前用慢镜头展现,对于未来的预测大多是基于现有的经验和现象,曾经涌动的暗流正在酝酿成滔天巨浪,企图颠覆整个行业。但汽车更需要累积,技术、产品、品牌……没有一样不需要时间,改变无法一蹴而就。
人类对于未来总是抱着美好的期待,也对没有发生的事情充满好奇。在新旧交接之际,汽车商业评论和往常一样给出了对于今年汽车圈的预判。也许并不全对,但总归八九不离十。
芯片短缺将成为常态
“堤溃蚁穴”的故事正在汽车圈上演。
一颗小小的芯片难倒了车界巨头们。丰田、本田、福特、日产、菲亚特克莱斯勒、戴姆勒,奥迪等品牌先后发布了暂停或减产相关车型。芯片面前,日系美系德系,自主外资,大众豪华品牌,众生平等。
去年年底,接受汽车商业评论采访时,某车企采购负责人曾透露,芯片货源短期是实事,但情况也并非糟糕到的无货可买的地方,就是价格有些高了。
受货源紧缺影响,汽车芯片价格持续上升。恩智浦、瑞萨电子、东芝及荷兰NXP Semiconductors等世界半导体大厂都已决定上调对汽车和通信设备产品的价格,涨幅在10-20%。
智能车的兴起,令汽车成为计算机芯片的主要消费者。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曾经做过一个比喻,当前大部分汽车企业“身体”已经进入信息化产业,但是“头脑”还停留在以前的阶段,而汽车产业未来的“生死门”将从发动机转换到芯片。
面对巨大的市场缺口,在已经确定的未来面前,芯片制造商正在投资兴建生产线,一些新的进入者也正在加紧布局,长城汽车已经官宣进入车载芯片领域。
地平线市场拓展与战略规划部副总裁李星宇曾表示,车载芯片没有捷径,“比如说一部分车载AI芯片,从设计到最后的量产,一般来讲五年少不了,真的是要坚持做这个产品,就是一个字‘熬’”。
2021年,芯片短期的情况仍将在汽车圈蔓延。
摩根士丹利证券估计,由于供应短缺,全球汽车产量将减少约150万辆,主要是在2021年上半年。美国金融顾问机构伯恩斯坦咨询的预计,全球范围内的汽车芯片短缺将造成今年200万至450万辆汽车产量的损失。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总经理原诚寅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汽车芯片短缺可能会持续长达10年之久。
汽车芯片,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新能源小型车持续热销
继去年成为现象级产品后,五菱(丨)取得了开门红,销量高达36762辆,再破纪录。